当全班只有你发现老师来了后
魏大学
新学期开始时,班上来了一位转学新生,名叫张鑫。他胖乎乎的个儿很高,走起路来好象就在跳舞似的;圆圆的脸蛋时而白里透红,只要微微一笑就荡起两个小小酒涡,可爱极了;浓黑的眉毛下忽闪着一对黑黝黝的亮眼睛,一股灵气咄咄逼人;随时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谈吐大方。好一个可爱的小机灵,大伙儿特喜欢他,当然,也是我心目中的小可爱。
几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张鑫同学一直表现得聪明能干、思维敏捷、文明守纪、听话懂事、尊师爱友、学习踏实、成绩优异、劳动积极……很快就得到全班同学的信赖,被推荐为大组长,成了我的得力助手。身为班主任,我暗自欣慰。
一天中午,我按惯例请来几个得力小助手,协助我批改单元测试卷,其中就有张鑫同学。待试卷批改完后,又是我们师生共同分析和亲密闲聊的时候了。说实话,我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因为在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是真正的“零距离”,完全没有了隔膜,就好像知心朋友一般,无话不谈。聊着聊着,张鑫同学突然凑近我耳旁小声说:“老师,我发现了你的一个‘秘密’!”我不由得一愣,赶紧问他:“什么‘秘密’?”只见他拿着我的教科书翻给我看:“你每天都要提醒我们,一定要把作业做完,而且要做好。可是……你自己的作业怎么一点点都还没有做?”听他这么一问,我释然而笑,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张鑫同学的观察力和勇气:自己从教十几年了,可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更没有一个学生敢直言不讳这样的话题呀!看来,这位新来的张鑫同学确实不简单!
看着张鑫同学一脸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又犯了难,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该怎么向学生解释清楚呢……刹时,一连串的问题就盘旋于脑际。忽然,我灵机一动,脱口表扬道:“你真了不起,全班这么多同学,居然只有你发现了老师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看到我对他竖起大拇指,张鑫同学那神情怪怪的,既兴奋,又羞涩,似乎还夹杂着诸多疑惑与几分不信任……
我赶紧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教学参考》、《教案选登》、《例题解析》和自己的《备课本》,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地说:“你仔细看看,这些是什么?”张鑫同学却摇摇头,但似乎又明白了一点什么,羞涩地笑了一笑。毕竟他还是小学生,我不急着去追问,指着他手里还翻着的教科书:“你随便抽一题来考考我……”。
经过一阵子大道理、小理由的“唇枪舌战”,机灵乖巧的张鑫同学终于心悦诚服、满面春风地离开了办公室……
望着张鑫同学满意而去的背影,我平静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不只是我,在我身边的教师队伍中,或许也没有几个能事先把习题集上的作业一题不漏工整而规范地写出来吧。确实,那些习题对于我们的知识水平来说只不过都是些“小儿科”,所以我们觉得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去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然而,这样的做法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由此可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所言不虚呀!
教育前辈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的雕塑者,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以身作则的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得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教师自己必须保质保量认真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教师威信,才能真正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敬仰。杜绝正如张鑫同学所发现“老师,你的作业怎么没有完成”的现象。而且,需要我们要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全面详实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用心体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科学合理地帮助他们消除心中的疑惑。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只是普普通通的脑力劳动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失误。古人又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面对失误,教师应该怀揣一颗实事求是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之平常心,具有春风化雨的个性心理品质,哪怕是“出出丑、亮亮相”也不能敷衍与搪塞,更不能置之不理。需要全方位去尊重、热爱、信赖每个学生,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共处,采用灵活的教育智慧去精心呵护发自学生内心的疑惑与感悟,更需要合理有效的交流艺术与学生促膝谈心、坦诚沟通,倾听学生真实的心声,从而共同分享童真、童心的乐趣,达成共识。
让我们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用心捕捉发自学生内心的许多怪问,用情尊重学生,或许,就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中我们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者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