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浪潮“卷”至广告也,AI营销会更有创意吗?
信达证券便在一份研报中指出,AI+营销可能是商业变现最快的领域;另一方面,近两年广告主“提效”的诉求愈发强烈,在劳动力密集的广告行业,AI确实能够发挥作用,这也是AI+如此受欢迎的基础。
已经有不少从业者观察到广告市场正在复苏,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阿里超级汇川广告平台总经理杨怀渊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广告主需求的层面看,旅游、电商、娱乐、游戏等行业均在回暖,在线旅游和本地生活尤其突出,但小说阅读这类行业依然承压。从媒体供给层面来看,今年有大量消费者回归线下,流量供给结构发生转向。
杨怀渊称,今年数字营销行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都在讲AI,“从代理商、服务商到平台模型,整个产业链都‘all in’AI。”但具体怎么做,各方的切入点不一。
营销行业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内容创作、数据分析、广告投放等等。高调如蓝标,已在今年宣布全员开启“人+AI助理”的工作模式。一位负责全案营销策划的广告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年在研究如何用AI进行商业数据分析,服务广告主进行流量投放。
同时,作为阿里集团旗下的广告平台,超级汇川整合的是UC浏览器、夸克、书旗等阿里内外部媒体流量,其针对AI推出营销智能实验室,第一步就是利用AI帮助用户生成广告创意物料。和很多公司一样,超级汇川做AI工具的目的也是为了撬动更多预算,吸引更多客户。
广告主愿意为此买单吗?
杜颜龙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实验室上线之初,中小客户成为最活跃的使用者。尽管这类用户体量不大,但对于他们来说,原来的物料制作门槛略高,AIGC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广告投放效率上,中小客户获得的效果也较为明显。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生成创意内容的测试中,整体创意制作时间缩减50%,竖版视频的CTR(点击通过率)提升150%。
事实上,如今也有不少创业公司开始专注AI营销内容的生产,在垂直领域提供服务,广告主关于“AI+营销”的选择变得琳琅满目。
由此可见,在未来AI营销的方式会更多样化,从理想走向现实也是非常有差距的。对于今年8月,花旗研究的一份调查显示,企业22%的营销预算受到了基于AI工具的影响,这一比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预计2到3年内达到25.1%——但从预期支出的绝对数量上看,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变化。